20年前的夏天,悠扬汽笛划破茫茫夜色,一艘内支线集装箱船“兰花香”轮缓缓靠上刚建成不久的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箱子起落间拉开了这座码头的传奇序幕。20年后的今天,在3740米绵长岸线的怀抱下,11个泊位盈满巨轮,49台火红的桥吊迎着朝阳上下翩跹,不远处的铁路穿山港站铁龙驰骋、往来不息……
弹指廿年,这座在山与海之间勃兴的码头荣光等身:世界第二大单体集装箱码头、连续7年年集装箱吞吐量“超千万”、宁波舟山港集装箱作业的“主战场”……而在这些辉煌背后,人们仍然好奇,到底是什么铸就了一座码头的发展奇迹?
且看,宁波舟山港首座“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是如何炼成的——
“廿”初心:东方风来春潮起
故事,要从世纪之初说起。
2001年,中国加入WTO,进出口贸易呈现井喷式增长,当时的宁波港务局敏锐地捕捉到集装箱业务发展的机遇,决心将港口集装箱版图进一步拓展到穿山半岛。次年,机器一声轰鸣,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的建设之路由此开启。
当时的穿山半岛,仍是一片芦苇滩涂。微澜亦怀沧海之志!十余人来到这里,胸怀一个“百舸争流、万货云集”的梦想。没有一桌一椅,他们干脆就在钢桩旁放上一个集装箱,搭起了简易的“工地办公室”。后来的人们很难想象,那时许多繁琐的筹备工作,竟是在集装箱里勾勒谋划出来的;那些熠熠闪光的新点子,竟是在露天席地的滩涂里迸发而生的!
很快,越来越多人加入到码头的建设筹备工作中来,其中既有业务骨干,也有对集装箱业务不甚熟悉的新人。没经验怎么办?没关系,可以学!一间特殊的“课堂”在北极星村搭建起来,业务骨干们自编教材,轮流上阵将知识倾囊相授。那时北极星村夜里总有几扇窗户灯火通明,倒映出他们挑灯夜读的身影。星火凝炬,滥觞成海,一支有着扎实理论武装的队伍逐渐成型,只待实践的检验。
2004年6月,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开港运营。刚建成1个泊位、仅有4台桥吊的北仑四期集装箱码头迎来了第一艘作业船“兰花香”轮,在茫茫夜色中提前1小时完成了开港的第一次装卸作业,打了场漂亮的“开门仗”。
之后,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以“边建边干”的模式启动了集装箱生产经营。起初泊位少,只能靠泊一些内支线小船,单艘箱量不过几百标准箱,但随着泊位陆续建成、设备不断投入,北仑四期集装箱码头逐渐成型,显现出巍巍大港的雄伟气象。在当时的宁波港吉(意宁)码头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吉)的运营下,远洋干线不断开通,地中海、马士基、中远、长荣等全球航运巨头纷至沓来。
2006年底,历经4年如火如荼的建设,北仑五期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并由当时的宁波远东码头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东)运营。东方风来春潮起,从此,一座日夜不休的港区在东海之滨巍然伫立。
一句勉励曾在这里掷地有声。
2006年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穿山港区,并鼓舞宁波舟山港冲刺“700万箱”。仅10个月后,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破700万标准箱庆典仪式就在这里举办,习近平同志再次来到穿山港区,按下了第700万箱的起吊按钮。
箱量增长突飞猛进,离不开基础建设、业务拓展,也离不开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带来的效益。在浙江任职期间,习近平亲自擘画了浙江省海洋港口资源整合的蓝图,宁波舟山港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也带动了港吉和远东这两个紧邻的码头公司箱量节节攀升。2015年,宁波舟山港实现了以资产为纽带的实质性一体化,开启了新时代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在整合大潮下,穿山“双子星”把握时机、顺势而为,于2016年3月启动一体化运作,负责统一运营的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三集司)蜕壳而生。
展怀放得涛声来,潮头掌舵逐浪高!一体化运作的第二年,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泊位利用率同比提升8.8%,年集装箱量首次突破1000万标准箱,近乎撑起宁波舟山港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半壁江山,也开启了宁波舟山港拥有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的新时代。2018年,穿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再破“千万箱”。2019年1月,穿山港区单月集装箱吞吐量首破100万标准箱,创下全港之最;同年4月,4艘“2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同时在泊作业,壮观场面世所罕见……
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一道又一道奋斗荣光,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已然不负建港之初背负的期许,但它从未停下超越的脚步。“天花板”如何推高?从效率里要成绩,从服务里挖潜力!多个提效小组成立,竺士杰桥吊操作法、汪增锋龙门吊操作法等专业方法在全港区推广,“TOP星”船公司评价服务体系实现船企双方合作共赢……一体化整合的推进、提质增效的创举,共同成就了巨轮接踵、集卡如织的港区盛景,也让这座码头在变革中更显活力,在奋进中辟出新局!
“廿”宏图:无边胜景在前头
港口人不会忘记那个细雨濛濛的春日。
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提出“硬核”“优异”“强港”的殷切嘱托。
四载春风度,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大港与大船在这里携手——2020年6月,穿山港区首次实现5艘超“2万箱级”集装箱船同时在泊作业;同年9月,港区历年累计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亿标准箱。2022年4月17日,港区以4.42万标准箱的成绩创下单日吞吐量新高,一举刷新全港纪录。2023年,3艘全球最大集装船三个月内先后靠泊穿山港区;同年年底,穿山港区年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破千万箱”……这座港区以日夜不息的作业运转,助力守护着一个物畅其流的中国。
创新与智慧在这里闪耀——2020年,由宁波舟山港自主研发的n-TOS3.0系统在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成功上线,结束了我国大型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依赖国外的历史,而以智能控制、5G通信、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设备设施升级改造,助力生产组织效率进一步提升。如今,北三集司已完成9台桥吊、33台龙门吊的远控改造,司机从狭窄的操作间“移步”几公里外宽敞的办公室,港区作业智能化的轮廓愈发清晰。
海与铁在这里交响——2020年4月,铁路穿山港站正式启用,打通了穿山港区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并在四年内实现年作业量从6.8万标准箱到70万标准箱的跨越式发展。从此,这里既有百舸争流,亦有铁龙驰骋,货物在陆海之间奔腾不息,鸣奏着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激昂乐章。
风与光在这里汇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在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落地。清洁能源的应用,配合岸电的蓬勃发展、电动设备的大量投入,为港区铺就蓝绿交织的生产底色,助力其在“四星级绿色港口”的荣光下奋楫扬帆再出发,朝“五星级绿色港口”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