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港口锐意创新、砥砺奋进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践,为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各基层单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指引。作为集团最大的散杂货码头公司和港口运营板块主力军之一的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仑矿石码头分公司,这五年来,在攻坚克难中开拓奋进,在市场变化中抢抓机遇,在改革创新中担当作为,走出了一段浙江海港散杂货码头一体化管理运营的生动实践。
“1+1>2” 一体化改革蹄疾步
2015年前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国进口铁矿石总量增幅降低,同时,港口之间的同质竞争改变了港、货双方市场的供需平衡,此时的矿石公司生产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整合的大背景下,矿石公司积极求新、求变、求突破,按照集团关于北仑港区散杂货码头一体化管理的决策部署,拉开了整合融合的大幕。
五年来,矿石公司坚持稳增长、求突破,打开了一体化经营新局面。做大做强矿石主业,依托股份公司矿石一体化经营体系,发挥 “北仑+太仓”组合等优势,紧盯市场、紧贴客户、抢揽货源,同时积极推行以煤补矿等措施,木浆、水渣、粮食、集装箱等业务多线开花,货物吞吐量从2015年的9000余万吨不断攀升,2017年首次突破亿吨大关,到2019年实现了连续三年的“亿吨梦”。该公司坚持“以疏保卸、以疏促卸”方针,发挥水水、水铁集疏运网络动能,水路出运量从2016年的3600余万增加到2019年的4200余万;同时,积极推行铁路运营一体化管理,铁路出运量连续五年突破1000万吨。
“求实”+“牛” “红码头”文化聚人心
从炸山填海到“亿吨”大码头,艰苦创业的数代港口人为矿石公司积淀了优秀的港口文化。五年来,矿石公司通过不断地继承和发扬,并持续推进文化建设与融合,为生产经营夯实根基提供了内生动力。
在一体化改革发展进程中,矿石公司按照集团强港文化部署,打造一流的海港特色文化,融合“求实”文化和“牛”文化,总结提炼了“红码头”特色文化,设计、推广及使用个性化文化标识,建立了以“一个核心,一种精神,六个特色文化,六个工作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新体系,并启动了“以文化人促融合、以文化力促发展”为主题的企业文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了文化引领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生产的积极作用。
五年来,矿石公司先后开展 “红码头”文化奖、创新奖评选,推出《红码头》特色文化之歌,成功举办庆祝公司成立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主题的系列活动,持续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随着集团系统党建文化阵地建设日益完善,矿石公司在“红色港湾”党建文化品牌引领下,成功打造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特色鲜明的“红码头”文化俱乐部和党群服务中心,为文化建设再添助力。五年来,该公司先后荣获“宁波市属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全国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浙江省十佳品牌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宁波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也涌现出了以“浙江工匠”华林江、集团“最美海港人”徐秉盛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个人。
绿色+智慧 老码头焕发新气象
在绿色化、智慧化方面,矿石公司坚决贯彻集团“三型五化”的发展要求,把科学发展理念贯穿到生产经营、工程建设全过程,使老码头在转型升级中展现了新面貌。
五年来,矿石公司制定了《公司三年环保整治行动方案》,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各港区绿色生产线建设,先后投用料斗喷淋系统、高能微雾抑尘装置等环保设备设施,完成廊道封闭、新建堆场防尘网分别达1865米和405米;通过排污口在线监测,对标污水零直排,实现生产用水循环利用;完成中宅码头岸电工程、自动洗车场建设,推出移动式雾炮车,LED绿色照明达到95%以上,绿色环保文明建设呈现出显著成效。
积极探索大数据、自动化、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持续推广应用散杂货码头的智慧化建设……五年来,矿石公司出台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与兄弟单位携手完成BCTOS项目二阶段工作,试点码头作业人员安全定位系统,上线“红码头”应用APP,集成生产业务数据、物资系统审批、办公事务、后勤服务等功能应用,使码头智慧化建设走在了集团散杂货码头前列。同时,斗轮机自动化、智能卡口、木浆自动脱钩等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利用面部识别技术建立的司机防疲劳检测系统等新一批智慧化项目正在稳步推进,矿石公司正在符合自身实际的智慧化、绿色化码头建设之路上阔步前行。